好的,這是我為您改寫的文章:
一季度,地方政府的发债速度简直可以用“狂飙”来形容。根据官方数据,总共发了463期,金额高达2.84万亿,同比暴涨80.9%,创了历史新高。这数据乍一看,似乎是经济向好的信号,但仔细琢磨,却让人捏一把汗。
这其中,再融资债券的发行规模竟然超过了新增债券,比例分别为1.6万亿和1.24万亿。说白了,就是借新债还旧债,拆东墙补西墙。虽然短期内能缓解偿债压力,但长期来看,债务雪球只会越滚越大。这种“饮鸩止渴”的做法,真的可持续吗?
更值得注意的是,专项债的发行规模远大于一般债券。地方政府似乎铁了心要靠专项债来推动基建和经济发展。但问题是,这些基建项目真的都能带来预期的收益吗?会不会变成新的“烂尾工程”,最终还是得靠财政兜底?
从各地的情况来看,广东、山东这两个经济大省,发债金额遥遥领先,双双突破千亿。江苏、四川、河北、北京也不甘示弱,发行金额都超过了500亿。按理说,这些地方经济底子都不错,怎么也这么缺钱呢?这背后是不是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问题?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土地储备专项债在今年重启了,但发行规模却小的可怜,只有459.94亿,占比不到5%。要知道,以前靠卖地可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收入来源。现在房地产市场不景气,土地卖不动了,地方政府只能另辟蹊径,但这条路真的好走吗?
为了加快发债进度,今年有14个地区开始试点“自审自发”。这听起来像是简政放权,让地方政府有更大的自主权。但仔细想想,这会不会变成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,盲目发债、乱上项目的“通行证”?缺乏有效监督,很容易滋生腐败和浪费。
华创证券的分析师周冠南认为,随着相关方案陆续出炉,预计接下来的新增地方债供给将开始逐渐放量,加快进度。这话说得轻巧,但背后的风险却不容忽视。
一季度,全国总共发行了10207个项目批次,其中“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”领域的发债规模占比最高,达到了27.9%。交通基础设施、保障性安居工程、社会事业等领域的发债额度也比较高。
这些项目听起来都挺“高大上”的,但实际效果如何呢?会不会出现“面子工程”、“形象工程”,最终劳民伤财?
粤开证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,2019~2024年,专项债累计投资项目12.9万个,项目总投资额158.2万亿元。这笔钱花得值不值?恐怕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。
土储专项债的重启,被一些人视为地方政府摆脱“土地财政”依赖的“Plan B”。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效果并不明显。
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认为,未来各地会加快公示拟使用专项债回收存量闲置土地的地块清单,并加快专项债发行节奏。但问题是,这些闲置土地真的能顺利盘活吗?会不会变成新的“沉没成本”?
根据目前的计划,二季度全国计划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8264.06亿元,其中新增债券9292.435亿元。这无疑是一个发债高峰。
国泰君安的研报认为,由于四季度难以形成实物工作量,且年初已下放当年特殊再融资债额度,四季度地方债发行或将缩量。因此,2025年地方债发行高峰或在第二三季度。
但问题是,地方政府真的准备好了吗?这些钱真的能用在刀刃上吗?会不会再次出现“一窝蜂”上项目,最终造成资源浪费?
Fetch.AI(FET)价格看涨Fetch.AI(...
今日创业板指上涨0.5%,深证100、深证50指数也分别上涨0.6%...
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于2024年12月20日召开了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...
dappOS项目代币即将发布,预计将在币安交易所进行首发。该代币总发...
最近关于XEmpire的话题很热,很多人期待它在币安上市。我之...